从铄石流金的草木葳蕤到寒蝉凄切的落叶飘零,时光在流逝,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着。至今仍记着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景。回想那天场景,本说好于下周一开始,却临危受命被迫提前授课。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到学校恰逢第四节课,跟着学生们一起听了一节课。不得不说,这应该算是我为数不多的全身心投入的一节政治课。仔细记着上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中午结合课件与教材备课,外加心理建设。随着预备铃的打响,走到了教室门前。不紧张是假的,但是当站在讲台上喊出“上课”两个字后,瞬间就不紧张了。像个尽职尽责的将军在完成着他的历史使命一样,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走下讲台得胜回朝。
图为实习照片。
旭日初升
自此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我的角色也随之变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大学生转换成为二百多个学生的政治老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和新奇。喜欢上课,喜欢看见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虽缺少经验,但充满热情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我相信是每一个新老师都会有的状态吧。每天早上不到七点起床,八点之前准时坐在办公室里面,或备课或批改作业。但由于没有讲课经验,每次课前准备都很多。把课件与书本认真结合,仔细构思课堂语言之间的衔接,做出时间规划,恨不得把每一分钟的步骤写出来。站在讲台上讲课几分钟看一下表,生怕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让时间出现变化。感觉自己像石英钟上面的指针,一直在转动不知疲惫。
但是经验不足这个短板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课堂呈现效果也不能与一个成熟的资深老师相提并论。没有教育经验作为后盾,不知道哪里更为重要,哪里易出错题,所以一些老教师认为重要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而不那么重要的却长篇阔论。怎么解决?当然是听课了。每周听几节课,看看一样的课件其他老师怎么上课,怎么组织语言,怎么过渡,怎么组织课堂纪律,怎么调动课堂氛围,怎么强调重点抑扬顿挫的讲话。在一次次的听课,一节节的上课中,慢慢适应起来成长起来了。
方兴未艾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我也渐渐摆脱了那个大学生的影子。就连做梦都不再只是坐在高中教室里上课、复习、备战高考;不再只是在大学校园里闲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而频率越来越高的出现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给他们批改作业。我始终认为,梦里反复出现的场景,就是自己的潜意识对那一段时间自身角色的认可。学生时代也不是那枯燥的斑马线般非黑即白,除了学习吃饭午睡就没有别的事情了,而是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国庆前夕举办的运动会,为七天的美好假期拉开了序幕。从小到大运动会一次没少,必须参加。因为运动会可以带手机玩,可以和朋友坐在一起打打闹闹随便分享零食。但是还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参加,真的有些期待。不出意外,我负责记录运动员的成绩。当学生的时候可以摸鱼,但老师不可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同样是运动会,同样的人声鼎沸,却找不回那个一起为同学呐喊的激情,找不回那个大家一起唱歌一起敲鼓的热闹了。但是在最后的教师友谊赛的跑步中,在学生们一声声的加油中还是恍惚间回到了那个少年,身边全是给予鼓励与期盼的好友们。最后的成绩不重要,这个努力的过程显然更加有意义。
结束了那个如火如荼的运动会,迎来了一个新的活动。给学生们开社团,教学生们弹吉他唱歌。想法很好,但一旦付出实际就发现困难重重。也越来越能理解,一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要付出多少努力,面对多少阻力。我最初设想找来一堆热爱唱歌喜好弹琴的学生,但没想到没有老师介绍社团的环节,学生们不知道社团是干什么的,找来的好多都是不会乐器的。我承认最初的想法过于理想,跟主任协调看能不能换一下人参加社团,结果以调动困难为由惨遭拒绝。后面只好得过且过似的一半教学,另一半播放电影以稳定学生。哎,理想总是很美好的,现实却是总会有一些不如意。
仰取俯拾
西风几时来,流年暗中换。两个月的教师经历,使得我已经褪去了最初的懵懂无知与青涩。想来这两个月的日子里真是充实且幸福。在这些年的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就是当一个“小领导”,高中当个小组长,大学在学生会艺术团也有个事情干,喜欢那种有些事情干,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当老师之后这种渴求被得到巨大的满足。走在校园里,排队去吃饭,上楼下楼、进班级上课留作业,都有好多学生追着你喊着“老师好”,还有些活泼的学生们,喊“陶老师好,陶老师又帅了”、“帅哥老师好”诸如此类的话,真怕哪一天在学生的吹捧中迷失了自己。学生们喜欢我,拿我当好朋友,离很远就喊着打招呼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对我的喜爱和认可。十来岁的孩子的情感真挚且热情,这种对我的喜爱使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我的认可,更增加了我教学的热情。不过学生什么最重要,当然是通过考试来考察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通过紧张的复习迎来了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期中考试。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教的班级考的都不错,在众多老师之间也没有落后。最好的一个班级政治均分也名列前茅,最差的班级也是中等偏下。所以,我对自己两个月的工作成果很满意,故写下这篇见习感悟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