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成果 >> 正文
知行淮安 | 用脚步丈量淮安,感受寻常巷陌遮不住的历史光芒


知淮安,行淮安

爱家乡从了解她开始


6月28日和29日,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大二同学在院暑假实践周中,走访多个淮安市的名胜古迹,用脚步丈量淮安,感受寻常巷陌遮不住的历史光芒。

 

 

D1.淮阴区码头镇;洪泽湖大堤


6月28日上午,在“导游”徐业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淮阴区码头镇参观浏览。徐老师是江苏淮阴人,现任淮阴区社科联秘书长,《淮安历史文化研究》副主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参与多部专门著作的编辑、撰稿工作,先后发表论文、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300多篇。

 

听了姜院长对他的介绍,同学们都满心期待,在他的带领下踏上了寻访之旅。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枚乘故里。


枚乘,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原为吴王刘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国之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后拜在梁孝王帐下,汉景帝下召升枚乘为弘农都尉。

 


说到枚乘,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作品《七发》。《七发》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忧国忧民乃圣人之本

 

游览中,最让同学们感兴趣的是院中的一棵古树。参天银杏,枝干粗壮,乍一眼就感觉不似凡物。徐导介绍道,这棵银杏,在日军侵略和文革时期“破四旧”中都遭到过破坏。相传红卫兵在砍伐树枝时,树中流出如鲜血一般的汁液,让人肃然停手。树身伤痕累累,砍伐的痕迹遍布树身,但依旧傲然挺立。传奇之树,传奇之事。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漂母祠。


漂母祠,位于江苏淮阴码头镇太山村,是为纪念曾供给韩信饭食的漂母。

 

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


“一饭千金”


相传漂母是一位在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项羽,依刘邦,建功立业,爵封楚王。乃返故里,拜访漂母并赐以千金。又过了若干年,韩信再回故里,漂母去世了,韩信悲痛不已,命手下十万将士每人用战袍兜了泥土堆砌在漂母墓上。今日观之,仍壮观无比。

漂母的乐善好施以及对韩信的激励,为世人所感怀,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三母”之一。

亲人之爱,尚且值得感激;陌生人的相助,更是值得歌颂。人性的魅力即体现于此。


第三站,我们来到韩信故里。


韩侯故里,即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内。淮安市(原地级淮阴市)自秦置县(公元前221年,当时叫淮阴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

 

胯下桥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韩信衣锦还乡后,以德报怨,仍给屠中少年授职。后乡人立胯下桥纪念此事。大丈夫能屈能伸,因此建立丰功伟业。

 

淮阴侯庙


淮阴侯庙重建于2002年5月,位于韩信湖南岸,背对湖水,寓意韩信背水列阵,用兵出神入化。

 

千金亭


在这里,同样上演的是漂母与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

“爱心本无价,然诺足千金。”

“宏慈博爱千金难买,至信精诚一诺弗移。”



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洪泽湖博物馆。洪泽湖博物馆位于洪泽县文化中心四楼,2005年12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家湖泊博物馆。


在五个展厅和一个机动展厅中,我们再次听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到了淘淘黄水的宏大瑰丽,从黄河夺淮到洪泽湖的形成,千百年来,有多少辛酸和故事,有多少英雄和抗争都从这滔滔的黄水和展翅的天鹅状中寻找脉络,寻找答案。

 

洪泽湖大堤作为水上长城,从汉朝陈登开始修筑起,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是土堆的堤堰。在明朝的中期,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时开始以石工墙垒砌大堤,这种大堤以直立面迎水,石与石之间用铁锔相咬,石缝是糯米汁拌石灰粘合,石工墙的背面砌有河砖。这种筑堤的技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洪泽湖上最具特色的是各种渔具,有网类、钩类、叉类、笼篮类;墙上挂的、架上摆的、橱柜中放的林林总总,百十余件。这是全县经过一年来征集藏品的主要收获,为洪泽湖的渔文化、水文化保存着具体的实物。


 

了解一座城市,就要了解它世世代代的历史,将自己的脚步真真正正地踏在它成长的身躯上。读书知世,言行合一,从了解脚上的这片土地开始。


从洪泽湖博物馆出来后,一行人来到周桥大塘遗址公园和洪泽湖边拍照留念。这天的洪泽湖烟雾朦朦,站在一望无边的湖边,不禁感慨面对自然,作为人的渺小和细微。一世,我们知事始终甚少,因此更要倍加认真。


 

看见湖就欢快地玩起了打水漂,说到底,我们都还没有长大呀!

 



D2.清江浦记忆馆;淮安戏曲博物馆;淮扬菜历史

6月29日,实践的最后一天,同学们早早地聚集在行政楼门前,等待出发至清江浦记忆馆。


作为一座城市,淮安是从清江浦起步的。这是一个围绕着运河两岸的小镇,依托运河漕运之利,繁盛长达数百年,一度被称为运河四大都市之一。


走进记忆馆,同学们被眼前的这一微缩城市震撼。鳞次栉比的店铺,南腔北调的方言,人们沿着运河南下北上,或为生计,或为理想,这一停,就成了市。



当初的街市的热闹繁荣,从静态的图片中我们只能略知一二,但我们依旧可以凭借这些记录回想当年的盛况。我们呆在这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中同样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从不孤立存在,它以另一种形式永世留存。

 

 

参观完清江浦记忆馆,我们大部队转了个弯,来到淮安戏曲博物馆。


 

淮安戏曲博物馆是展示和宣传淮安戏曲历史和成果的重要阵地,也是排演、交流戏曲的活动场所。戏曲博物馆由四个厅组成,分别是戏曲知识厅、淮剧厅、京剧厅、淮海戏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书画、音像资料,以及现代多媒体技艺等,来呈现戏曲在淮安地区的发生和发展的概貌。

 

 

随着讲解员的认真讲述,淮剧的发展史缓缓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宋长荣、王瑶卿......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跃然于前,厅中戏曲声淡淡,带着同学们进入一个戏剧世界。优秀的文化不应该消逝,这也是我们纪念和学习的原因。

 

 

下楼来到戏曲博物馆中央的戏台,淮安餐饮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淮扬菜研究会顾问吴明千先生为同学们讲述淮扬菜的历史文化。


在清江浦记忆馆中,同学们就围在一张桌前观看了一场生动的动画版做菜,做的是软兜长鱼,看的是哈喇子直流。淮扬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追求,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独特理念。


鸡蛋、黄鳝、螃蟹......各种食材的多种做法,在吴明千先生的精彩讲述中,同学们既初步了解了淮扬菜的历史,又为其精妙绝伦拍手喝彩。一个菜系承载了一方文化,吃懂菜,也是从味蕾了解一座城市。

 

两天的行程在不舍中结束。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新疆,来自河南,来自湖南,来自江苏的各个城市。虽然身在淮安,但繁忙的学习之余,也许他们也未曾好好体会过这座城市的魅力,这次旅程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每一块砖,每一段声音,每一个历史的痕迹,视线与听觉所在,触觉和脚步所至,感受从中油然而生。我们成长在这座城市,我们去了解这座城市,我们也热爱这座城市。


它有着寻常巷陌遮不住的历史光芒,有着每一代人奋斗的痕迹,新一代的青年同样在感受着这一切,珍惜与勉励。

 

 

本次活动感谢淮扬菜名家吴明千先生淮安文史研究者徐业龙先生的无私援助。

 

 

知行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