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淮师思政课】成守勇:用心上好每一节思政课

成守勇,博士,教授,安徽蚌埠人。淮阴师范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技术带头人”,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5-2016)。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发表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在《中国哲学史》《宗教学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多次被国家社科规划办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图为成守勇老师。

“成老师思政课堂讲解的东西比我想象的更多,打破了我对传统思政课的认识。”“上成老师的课会让我重新反省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课后学生这样说到。思政课与一般知识讲授类的课程不同,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念显然难以通过简单讲授达成,其形成无疑与学生自身的经验、情感、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相关。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正视学生在生活与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遇到的困惑,从而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

成老师的思政课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即把讲授的内容转化成每个学生人生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惑,从而使抽象的思政课程活化为每个思考的学生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课程内容中找到有效回应这些问题的理论与信念态度。与此同时,成老师也重视留意学生们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努力把这些问题关切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双向良性互动。

在课堂上,成老师的思政课程的一项例行活动是收集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会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并做出相应的点评与引导。因为问题的切身性与内容的生活化,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成老师在授课时认真、严谨,不懈地探求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内容上,尽量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拓展学生的概念框架,在教学形式上,努力吸收教学理论的前沿成果,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仅力求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有真正的获得感、成就感。

图为成守勇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记者 郑伟业

走出课堂,成老师为人谦和,关爱学生。在访谈时成老师表示“有时间还是要多读点书才好”。人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有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日不学习,意味着这一日心灵就没有得到滋养。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的体现,她不仅可以开拓我们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形塑我们的世界,从而在最深层的意义上丰富我们对思政课堂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拓展自身的认识视域,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境界。成老师将自己也埋进书海,以身作则,走进他的办公室,就可见到无论是书橱里、办公桌上,还是电脑桌旁,都堆满书籍。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成老师的思政课堂以部分哲学内容补充完善思政教育,通过中国灿烂的思想文化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让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走进学生的头脑,化为学生实践行动的指针以此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民族情,树立正确的三观。

 审核人:姜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