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7月2日电(记者 周千韵)因为奶奶家就在农村原因,没有少去过村子和田间,但这一次的三下乡活动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让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这是第一次我不是以一个村里人的身份去农村,而是以一个宣讲者的身份,一个带着知识的传播者,这是一种很新奇自豪的体验。
我们的第一站是一位已经九十多岁还依旧很精神的孙应考老先生家里。刚进园子,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菜园,用酒瓶子做路桩的田间小路,在湖上落成的书房,还有一个充满了智慧的老爷爷。精致,淡然也不愧于这园子的名字——半岛园。孙应考爷爷,曾经从过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还参加了抗日和解放战争。少遇国难,弃笔从戎,本该波折艰难的经历,却因为爷爷的讲述变得丰富精彩,他说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他说不能脱离群众,他说要注意科技的进步掌握先进的知识,他提倡现代学生学写诗,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词都体现了一个老兵的修养和信念。即使年龄将近百岁,还时时关心国家政策,不时写诗祝贺,反观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反而没有爷爷那么积极,不觉心生愧疚。临走时,我们参观了爷爷自己亲手种的农作物和花草,看着爷爷已经花白了头发和胡子却依旧精神焕发的脸,我们明白了信念的重要以及将来我们的任务。
下午我们去的是横沟村的暴动旧址和村里的一所小学,那是白色暴力笼罩下的革命低潮迸发出的星火,那是唤起了苏北人民的反抗精神的第一枪,那是苏北人民心中呐喊出的革命精神。看着陈列室里展现的牺牲英雄的带血的衣裤,那一把把早已布满锈迹却依旧沉重的起义镰刀和菜刀,我们经过一路酷暑和行走的焦虑忽然就散了不少,正剩下沉沉的敬意与值得。小学的宣讲主讲人是我们组里一位优秀的成员,看着那些晒得黝黑黝黑的孩子,和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我们做到了,我们把新的知识带到了这里。
我们的第二站是宿迁市的泗阳县,从前对宿迁的印象首先是穷,但这一次却让我大大改观。我们不但去了各种展览馆和体验馆,还去了泗洪县里政府和税务局,和领导们一起倾听了教授的讲课,闷热的夏天里,在路途上奔波的我们在这些文化的浸泡下,彷佛也感受到了沁凉,更是受益匪浅。
最后一战是六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的是淮安的周恩来故居。刚到这里确实被惊讶到了,来的人真的很多,不管是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是穿着制服的中年人,无一都在胸前别着党章,眼神中有着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们去故居主要是以宣讲为主的,我的主题是养老。其中一些爷爷对现在的政策十分满意,有些觉得自己的健康是儿女最大的福分。在宣讲与倾听中,我们结束了我们的三下乡之旅。
来淮安上学以后可能是对一个新地方的不熟悉又或是自己懒惰的原因,其实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去过淮安的一些有名的地方,一直缺少了一种自己和淮安的融入感,一直觉得自己是外乡人,感谢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身去到淮安的农村和景点,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亲切感,和融入感,让我从心底为我在淮安而自豪。三下乡活动已经落下帷幕,载着我们的车子又把我们载了回来,我们把知识宣讲出去的同时,却也带回了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