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阴师范学院概况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门类齐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77人。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1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辈出,古籍整理专家周本淳、宋代文学研究专家于北山、楚辞研究专家萧兵、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鲁迅研究专家闵抗生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00余人,博士学位600余人。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主阵地,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7个系(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周恩来精神概论”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4年,获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2016年、2018年),“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2022年)。学院党委荣获学校标杆党委,获批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党支部获批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



(一)师资队伍
学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17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目前,76.47%的高级职称教师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项或多项,其中,35.29%的高级职称教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人次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1个团队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人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入选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对象,2人次获江苏“社科英才”“社科优青”人才称号。20余人次在国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国家级获奖2人)。11人次教师兼任全国周恩来研究会副会长和省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教指委委员。
(二)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理论研究基地”“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周恩来研究基地”“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法治化研究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淮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院”“淮阴师范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等教学和研究平台,建有“淮安政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心”“淮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与泗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淮安市档案馆等结对共建。




(三)学科建设
经过20多年薪火相传,学院形成了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校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重点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4轮被遴选为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连续被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科以“思政讲堂”学术论坛为抓手,形成“周恩来思想生平与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2018年以来,学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权威报刊论文3篇),出版著作18部,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承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六观”等全国性学术会议8场。


三、引进要求与人才类别
学科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相关学科,学科教学(思政);
基本要求: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全职引进人才分为以下四类,具体引进条件分别为:
(一)杰出人才
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学术声望和影响力,具有卓越学术成就的大师级学者。
(二)领军人才
A类: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备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B类: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三)拔尖人才
A类:具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知名学者。
B类:具有稳定研究方向并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具备独立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四)博士及博士后
所学专业符合学科建设需求,能够胜任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取得的成果至少达到博士及博士后引进标准(分为A+、A、B、C四类);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副高级职称不超过40周岁,正高级职称不超过45周岁,紧缺专业可适当放宽。
四、引进待遇
学校为优秀人才提供丰厚待遇,办理事业单位编制。根据人才层次和个人业绩成果,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过渡住房,配偶工作酌情考虑,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团队的优秀人才,其引进待遇可适当提高。优秀的博士及博士后可聘为校聘副教授(聘期3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参照学校副教授岗位待遇标准执行,其他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对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突出的特殊人才,开放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推荐直接申报副高或正高职称。
五、应聘方式
(一)将简历发送至指定邮箱:120028031@qq.com,标题格式:姓名+专业+毕业院校+**学历+淮阴师院马院。马院联系人:姜老师,电话:0517-83558071。
(二)淮阴师范学院人事处网址:https://rsc.hytc.edu.cn/rczp.htm,人事处邮箱:hysfxyrsc@hytc.edu.cn。人事处联系人:刘阳、杨欢欢,电话:0517-83525313。
(三)淮阴师范学院网址:http://www.hytc.edu.cn/;淮阴师范学院马院网址:https://zhengzhi.hy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