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12月10日电(记者 程元鹏)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这是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 提出的,以后这三个字就成为了翻译界的最高原则。
在淮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有这样一群 遵循翻译原则的“翻译”,只不过,他们不是将外文翻译中文,而是将“大道理”翻译成“小道理”,把“书面语”翻译成“口头语”,把“理论话”翻译:成“普通话”。他们就是常常深入群众、深人基层的蜜蜂宣讲团2016级团员石明,沈亦漪、徐洁洁、郑文洁。由于讲得通俗易懂又讲得贴近百姓生活,听众们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翻译官”。
第一原则:信
信号不衰减、信息不遗漏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众所周知,中央全会决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因为常常有很多政治经济术语,对于一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适当的解释,理解起来就犹如“天书”一般。因此,如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准传达到基层,这是个“技术活”。
石明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二学生,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远远不足以做到精准理解和把握党的精神以及政府的大政方针。
怎么办?华山自古一条路,只有下苦功夫去把报告里一个个尚未弄懂的字词弄懂。在下基层宣讲前,成员们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做足准备工作,上网查资料,找老师指导,将要宣讲的知识点一遍一遍咀嚼,做到完全理解。透彻把握,目的就是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沈亦猗说,只有自己明白了,才能保证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在宣讲中传达不走样、信号不衰减、信息不遗漏。
第二原则:达
传达更迅速,理解更容易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怎么让宣讲的话题让听众觉得有兴趣,愿意坐下来,还坐得住?
“一个时期一个年龄段,每个人关注的社会焦点往往是不同的。如果家有学生,一家人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教育,老年人则会关注医疗健康,普通工人会更关心薪资,家庭妇女会关心物......”成员徐洁洁说。
所以在选择话题时,成员们会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来调整。宣讲时,也不会只做“文件语言的搬运工”,照本宣科地读通便了事, 有时要收集大量的图片,通过图文、数据以及幻灯片等形式,让老百姓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把握精神和实质。
徐洁洁说,最好的宣讲方式就是能让老百姓更迅速更容易理解中央精神,打快板、说三句半、唱rap,只董 要群众喜闻乐见,我们都可以采用。
第三原则:雅
带张嘴去讲,带双耳去听
“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宅得体,注意优雅。
宣讲团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不仅是要将党的精神传达下去,也肩负将群众的心声收集上来的任务。他们不仅带了一张嘴下去,也要带着一双耳朵下去。基层群众提出什么疑问,发了哪些牢骚,要留意听,真心诚意地转达。特别是面对一些刁难,或者怪话,回答要得体,能解答的要耐心细致解释,不能解答的要注意记录,争取通过各种渠道转达。
今年1月17日,在淮安区渔市社区宣讲结束后,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老党员说,年龄大了,党的政策很多都不记得了,需要大学生来为他们讲讲国家发生的大事,让他们这些老党员也不掉队,还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成员郑文洁说,这样的评价让我们很感动,觉得努力没有白费,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
成员石明说,社区群众希望他们经常去,希望他们将党和政府的决策“翻译”给他们听。